华北平原·墟落(百度图片)

  【作者简介】兰林友,中心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传授、博士生导师。

  【泉源】社会学研究,2004,01:64-74.

美籍印度裔学者杜赞奇(PrasenjitDuara)原先在印度国内研究中国清末民初社会史,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汗青学传授。1983年,他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墟落社会的权利:1900-1940年的华北墟落》,1987年发表《国家内卷化:1911-1935光阴北地方财务研究》。1988年,斯坦福大学出书社出书了他的成名作《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杜赞奇因此得到了美国史学会费正清奖(TheJohnK.FairbankPrize)和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TheJosephLevensonPrize)。本书代表了杜赞奇的社会与文化史研究旨趣:探究精英、国家与平凡百姓的关系。1995年又出书了受广泛留意的《从民族国家救济汗青: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当代史研究》一书。通过中国近代史个案研究国族与近代史关系,并提出了一个框架,以为研究汗青不应将已往的汗青服从民族奇迹。本书代表了杜赞奇的另一个研究旨趣:民族主义的比力与理论研究,一方面受后当代主义理论的鼓舞,另一方面也受比力研究的鼓励,要为民族主义概念化提出新的更换种别,以便明白国族的汗青题目和相干的国民认同的性子题目。毫无疑问,对中华民族的这种汗青话语解构,有助于人们认清汗青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停滞,认识到民族主义和当代性意识形态对中国的影响。杜赞奇如今的研究工作包罗东亚的民族主义与跨国民族主义关系研究,重要探究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与日本关于当代话语与认同叙述之间的互动,即东亚的帝国与国家叙述。相干论文如下:

1.1997年,“将民族认同汗青化”。

2.1997年,“跨国民族的民族主义者:华侨与中国观”。

3.1997年,“跨国民族主义与主权窘境:1900-1945年的中国”。

4.1998年,“为什么汗青总是反理论的?”。

5.1998年,“确实的序次:无时间性、性征与近代中国民族史”。[①]

不外,在杜赞奇的全部著述中,最具影响力的还是在其博士论文底子上写就的《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

该书的理论抱负是为分析国家政权建立时期的中国社会史研究提供方法与框架。书出书后,受到学界的广泛留意,颇受好评。正如《亚洲研究学刊》所评:“这是一本非常紧张的书……杜赞奇要直面根本话题……敢写这些话题的人,可望其办理大题目。该书的研究主题——20世纪国家政权建立对华北墟落的影响——与他勇于提出理论划一紧张……杜赞奇的争辩力迫使读者思考大话题。人们可以差别意他得出的结论,但是杜赞奇毫无疑问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理性分析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一本全部中国近代史学者都应该读——深思以及举行争议的书。”《平静洋事件》的书评则以为:“该研究提出了怎样明白近代中国国家政权的紧张题目……该书质料风雅,研究精致,善于分析。”《社会史学刊》也批评道:“该书的力气在于阐释力……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在几个方面会促进深入研究……该书有助于对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中国举行比力分析,并应该会促使在20世纪中国国家社会史研究中存在的那几种旧式墟落研究与自上而下的政策分析过期。”[②]从这些书评中不丢脸出,杜赞奇的这本专著在汉学界具有相称的影响。在中国学术界(社会史、社会学、人类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根据在山东省后夏寨村(兰林友,2000)做的旷野工作所得到的旷野素材,对杜赞奇的华北墟落研究——权利的文化网络举行扼要的批评与对话。

一、权利的文化网络:一个分析性概念

天刀手游真武0氪金攻略(天刀手游真武花钱吗)

杜赞奇的《文化、权利与国家》一书,研究了很多主题,如清末墟落社会的经济统治;华北地方政权的当代化建立;宗族与墟落政治布局;宗教、权利与公共范畴;墟落政权布局中的网络、掩护人与首脑;国家与墟落社会的再界定;走向当代化的国家政权与地方领导等。

杜赞奇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史研究具有浓厚的人类学取向,在中国清末民初的社会与文化史探究过程中,为了强化研究视角,如沟通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功能与布局,共时与历时,叙述与分析等,杜赞奇除了利用汗青资料,特别是大量运用满铁[③]的村级观察质料之外,还从相邻学科借用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研究的一些概念,如葛兰西(AntonioGramsci)的文化霸权(culturalhegemony)、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习性(habitus)、格尔茨(CliffordGeertz)的内卷化或至密化(involution),从而将广泛性与特别性的文化征象毗连起来,提出了闻名的“权利的文化网络(theculturalnexusofpower)”与颇具表明力的"国家政权内卷化"概念,从而将帝国政权、名流文化与乡民社会纳入一个共同框架,并将权利、统治等抽象概念与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体系毗连起来,进而显现地方社会中权势巨子的产生过程及其表现。

就权利的文化网络概念而言,杜赞奇的权利概念深受三方面的影响:(1)福柯(MichelFoucault)的影响。认识到权利关系不但仅源于某一特别因素,而是源自多元,并进而意识到它并不是离开经济、性别等因素单独起作用,而是与它们密不可分的。大概,最为紧张的观点是某一时期的制度(特别是制度化的知识情势)有着本身独特的表现权利的方式,这一观点同样实用于汗青文化。末了,杜赞奇还发现,在福柯看来,权利并非通常或必须是克制性的,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开导性。然而,杜赞奇以为也不能回避福柯的激进品评观点,在福柯看来,权利包罗着战略与长处,权利不但是一种内涵或固有的征象,而且是与汗青进程中的各种长处交错缠绕在一起的。(2)布迪厄的影响。最有爱好将作为工具战略的权利表达与其他固有统治情势接洽起来的是布迪厄的著述,他那闻名的原创性的著作《实践理论大纲》(1977)影响了杜赞奇的研究。(3)政治人类学的影响。政治人类学传统的著述,如格尔茨、塔姆比亚(StanleyTambiah)、特纳(VictorTurner)等人的著作,均给杜赞奇以影响。杜赞奇将特纳的范畴(fields)、场域(arenas)概念转用到他本身的华北墟落的权利文化网络的分析之中(Duara,1988:270)。

根据杜赞奇的构想,权利的文化网络是由墟落社会中多种构造体系以及塑造权利运作的各种原则构成,它包罗支属、市场等方面形成的层级构造或巢状构造范例。这些构造既有以地区为底子的具有逼迫任务的团体(如某些庙会),又有志愿构成的连合体(如水会和商会)。文化网络还包罗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如姻亲、保护人与被保护人、传教士与信徒等关系。由于杜赞奇的理论抱负是为分析国家政权建立时期的中国社会史提供方法与框架,以是他品评了以往的儒教和乡绅社会讲授模式,并质疑了施坚雅(G.WilliamSkinner)的集市体系理论。通过婚姻圈和水利层级构造的个案研究,阐明施坚雅的集市体系理论已经融入到他的权利文化网络的表明模式之中。只管试图逾越先前的各种范式,但他也坦然承认,权利的文化网络概念只是一种种别,而不是一种模式。固然,作为《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中最为紧张的分析性概念,权利的文化网络概念布满了后当代主义意味。由于受到解构分析和后当代主义的影响,杜赞奇开始探究文化与权利之间的关系——从书名即可看出这一点,以为象征符号、头脑意识、代价观念等本质上是政治性的。因此,文化网络在讲授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时,提供了一种从下而上的明白视角,比力可以或许表明华北墟落所表现的多元村际关系,而且扭转了受施坚雅的集市体系理论和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的宗族范式影响,轻蔑社区研究的情势主义倾向,使人们重新回归器重墟落研究的实体主义传统。应该说,将权利的文化网络看作是华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个表明平台,无疑是相称乐成的,并对中国的社会史、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产生了相称大的影响。

二、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一种模式化讲授

杜赞奇在华北社会史的研究中,运用满铁网络的墟落资料,探究了墟落与国家的关系。在品评施坚雅、弗里德曼的底子上,试图逾越以往的儒教和乡绅社会讲授模式,提出了闻名的“权利的文化网络”概念,作为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一种讲授模式。

在他看来,只管华北的宗族并不巨大、复杂,也不拥有巨额财产,以及猛烈的团体认同,但是它们并不是惨白无力的,在农村社会里仍旧起着具体而紧张的作用。宗族在规范、仪式和构造方面的特性使之成为权利的文化网络中的一种典范制度。在华北的大多数墟落,宗族在利用着传统的政治机制,在村务管理、公共活动、村公会名额的分配,都是以宗族或房为分别底子。20世纪国家政权的渗出极大地改变了宗族在文化网络中的作用。固然,宗族在各墟落中的作用和职位是差别的。为了更好地明白中国墟落的政治体系及其在墟落社会文化网络中的作用,杜赞奇根据(1)墟落是相对富裕还是贫苦;(2)是宗教还是宗族原则构成社会的更紧张构造原则;(3)与重要都市中心的相对间隔,探究墟落范例,将满铁观察过的6个墟落分为宗族型与宗教型社区(lineagecommunityandreligiouscommunity)。以为后两个变数是相互关联的,宗教型社区紧邻多数市中心,而宗族型社区则阔别如许的多数市中心。显然,杜赞奇重要依据经济条件,社会布局原则,以及与重要都市中心的间隔来举行范例分别,因此,他将后夏寨划归到宗族型社区(Duara,1988:14)。杜赞奇的这些见解,构成了对弗里德曼宗族理论的挑衅,将华北的宗族提拔到华南宗族的职位,并刻意夸大华北宗族的布局和功能,模式化地明白宗族在权利的文化网络中的作用,以致以外显的姓氏符号建构华北的宗族。

在对华北墟落的研究中,由于只是利用满铁质料,没有做旷野工作,以是杜赞奇并没有把握墟落实际的宗族/家属布局,只是以外显姓氏符号建构宗族。他以为后夏寨是宗族作用较为显着的墟落,该村130户人家,重要宗族有王姓(51户)、马姓(30户)、吴姓(18户)。这三个宗族在新年上坟祭祖,称为宗祖会。族长在族人分家析产的场合,每每被请为调解人。三大宗族各有数亩族田,租给族中贫苦者耕种。族中地皮较多者,也通常出租给同族之人,在实行分成制的租佃关系中,更是云云。向同族借贷较为广泛,而且,如果将地皮卖给五服之内的同族成员,则不需签立契据。后夏寨的村政代表由支属空间界定,该墟落分别为三个重要部分,称为牌,每牌都由单一宗族占据主导职位。东牌为马姓,中牌为王姓,西牌为魏姓。1929年从前,每一牌的牌代表构成村公会。代表的推举方式表明,决定是由支属空间界定的。因此,该村政权体系以三个最紧张宗族的代表为底子,这种体系在1937年被保甲制代替(Duara,1988:98、107、179)。总之,只管没有巨大的共同财产,宗族在墟落生存中仍起着紧张的作用,族人在社会和经济事件方面存在大量协作,在生命周期仪式、市场小额贷款,以及地皮交易方面尤为显着(Duara,1988:100)。

然而,从杜赞奇对后夏寨的宗族分别看(他以为三大主导宗教为王、马、吴,而三牌的主导宗族则变成了马、王、魏),无论分别为哪三大宗族,都是以外显姓氏符号建构的。这就出现两个严峻的题目:(1)如许的宗族建构可否阐明华北墟落的实际宗族状态,为什么王姓51户,马姓30户,而说马姓是最大的宗族;同样,吴姓18户,李姓9户,魏姓6户,反而在三牌中西牌为魏姓占据主导职位。(2)更紧张的是以建构的宗族难以讲授华北墟落政治。

假如仅以外显的姓氏符号,观察后夏寨的宗族/家属,那么只要统计村中有多少姓氏,就可以说后夏寨如今有12个宗族/家属。然而,后夏寨的支属布局并非云云简单,由于还存在着同姓差别宗的环境。显然仅以外显的姓氏符号观察后夏寨的宗族/家属,起首并不能反映墟落的实际环境和墟落支属构成的本质,特别是不能透析墟落政治运作的实质。其次,就后夏寨来说,有些家属只是单门独户,如孟姓、赵姓,田、徐、张姓也是家属弱小。更为复杂的是村里的同姓并非总是同宗或同族,像王姓固然如今总数有88户,李姓有30户,但它们并非都是同族,而是有着差别劈头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几个宗族/家属,只是拥有雷同的外显姓氏符号而已。因此,杜赞奇仅仅以姓氏建构宗族,不敷以反映华北墟落多姓村的社会究竟和多次战役造成的移民汗青究竟。换言之,只有清楚地透视了华北墟落的宗族/家属的实际布局,才华形貌与分析宗族/家属与墟落政治、国家的关系。这就进一步阐明,根据村民的外显姓氏符号不敷以反映墟落中的支属布局,如许的宗族建构对于华北墟落的究竟支属布局而言,大概每每是一种误导。显然,这种宗族建构更不敷以反映华北墟落的复杂政治环境。

杜赞奇还将红枪会与村中的真武庙接洽起来,这是没有根据的。如他以为,后夏寨在宗教上存在超村界的非志愿构造。后夏寨构筑了真武庙,真武是掩护墟落不受匪患扰乱的武神。该庙建于1921年,显然与当时军阀混战有关。每年三月初三,全村夫君在村长领导下到真武庙祭拜。20年代初期,这天还演戏敬神,费用由各家分担,但富有之户要比贫苦之家多出财帛。真武庙及其构造是该地区更大的红枪会构造的一个构成部分,红枪会构造起来与伏莽作斗争。在红枪会首领(他来自邻县)的策动下,该地相邻数村的红枪会构造得以连合起来,阵容更为强大。只管红枪会的重要功能是练武保村,但也是与其宗教迷信分不开的,会员对红枪会的祖神爷非常崇拜,并坚信打坐练功、服从戒律,便可以刀枪不入。宗教信奉对调集会会议员和增长构造凝结力起着紧张作用(Duara,1988:128-129)。

这里仅仅指出与墟落性子相干的论点与存在的不敷。第一,杜赞奇将墟落的宗教分别为四种范例,即村内志愿构造、村内非志愿构造、超村志愿构造、超村非志愿构造。固然他从后夏寨祭奠泰山老母以祈求家人安全的乡(香)社中,看不出后夏寨的乡社与相近地区相似构造之间存在什么接洽,这就是说,后夏寨的泰山老母乡社在杜赞奇看来,简直是纯粹的村内志愿构造,但他仍旧想从红枪会的活动中找出其与村外的联结。杜赞奇说,只管后夏寨有4座庙,并有多达49亩的庙产,但两个最紧张的宗教节日活动则与村内非志愿构造无关。其一是祭奠泰山老母的宗教活动,其二就是红枪会超村构造活动的构成部分,属于宗教会社的第四种范例,即超村非志愿构造(Duara,1988:128)。但根据旷野工作,后夏寨的红枪会构造除了一度从后夏寨的马瑞图家转移到前夏寨的王树林家,并与前夏寨的红枪会会员一起练功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跨村连合举措,只是有事之时,打鼓敲锣,相邻墟落的红枪会会前来声援。不外,前夏寨、后夏寨红枪会的老师都是德平县来的刘文新,仍旧表明后夏寨红枪会构造与外界有接洽,固然,前、后夏寨实际上并无明白的地理边界,完全可以当作一个社区。然而,构造红枪会这件事变,杜赞奇则将其当作是与外界有接洽的标记。

第二,杜赞奇夸大文化网络的作用,可以或许较多地看到村际之间存在的各种接洽。这本有可取之处,只不外他太多利用满铁质料,而缺乏须要的甄别,不免将很多本来不相干的究竟牵强拼集在一起,作为论证的质料。如前文所述,将后夏寨的真武庙及其构造当成该地区更大构造红枪会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实际上真武庙与红枪会之间没有肯定接洽,据满铁的观察质料,真武庙建在后夏寨村西北的砂岗子边,三月三是真武爷生日,这一天全村集资祭拜真武爷像,在真武庙后的砂岗子烧真武神像。费用按一户10钱收,富者多收,贫者5钱,重要是用来购买祭拜用品,如供物、礼纸、香,以及雇喇叭(墟落乐队)。在马万年甲长的访谈记录中,说红枪会祭拜真武,但对老师那边来的则不知道(中国农村惯行观察刊行会编,1955,4:417)。而魏金声甲长则说红枪会祭拜祖神爷,但祖神爷毕竟是什么神又不清楚。红枪会构造之初,由当时的村长王保恒引导,每晚在马瑞图家做星期打坐练功,一样平常3个小时,民国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间举行(中国农村惯行观察刊行会编,1995,4:418)。根据访谈记录看,显然,魏金声的叙述比力细致,也更无所顾忌,而马万年的叙述则多少让人感到他不肯告诉原形。

根据报导人的叙述,我们大概可以得出如许的结论,即后夏寨红枪会祭拜的神,是祖神爷(即刘文新)。红枪会与村中的真武庙之间不存在直接而肯定的关系,但红枪会简直是由墟落首脑构造,并与村外,至少与相邻的墟落有某种接洽,而这种接洽又是自发性的、任务性的、互为声援的,不肯定是构造性的、逼迫性的、连合的举动。特别是与那些紧邻的墟落如前夏寨、郭杨庄、孙庄、芦官庄等相互协作较多,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红枪会多少具有联庄防御的性子。杜赞奇夸大红枪会与村外接洽的见解,无疑是精确的,只是不应太夸大其构造性。无论是真武庙的叩首祭拜,还是红枪会的构造,都是由墟落首脑人物构造或引导的,这就不丢脸出,没有符合而得当的人选,墟落很多事变简直大概难以构造起来。别的,这些变乱大多是以特定的目标为条件的,目标到达了,大概就散了。如真武庙的三月三庙会,着实它只是宗教性的周期性的年度仪式而已,即真武爷的诞辰庆贺仪式,并非如杜赞奇所说,是一种固定的构造。真武庙究竟上平常并不存在构造机构,而只有看庙之人。

第三,观察墟落性子不能仅凭几个特定方面,大概仅凭几个变乱,特别是不能只看到乡社、看青等有地界性,就断言墟落的封闭性或与外界存在着层级性的构造接洽。一个墟落固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程度、姻亲关系等),但偶然每每也存在如许的环境,大部分人大概与外界没有太多接洽(如今也仍旧云云),然而,我们不能就此否定尚有相称一部分人与外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接洽。这就是说,某一条理的封闭,并不意味着另一条理的不开放,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尤其云云,如演戏、庙会之类,一样平常都有外村人参加,如他村村民来参加后夏寨的真武庙会,反过来,后夏寨村民也会在夏历三月十八日到远在16里外的津期店的天齐庙去参拜,由村民马凤歧、吴玉庆、马起三人提供马车,前去祈求安康(中国农村惯行观察刊行会编,1995,4:410)。津期店的天齐庙原先在该地区非常闻名,一年仅有一次庙会,古刹很大,按照村民们的说法,天齐庙的庙级职位相称于省级。如许在象征意义上说,天然可以管辖着后夏寨的地皮庙,但在1958年构筑恩夏公路时,天齐庙已经被拆除了。固然,纵然没有被拆,究竟上天齐庙与后夏寨的地皮庙也并不构成层级性的统辖关系。这就是说,后夏寨的红枪会构造确如杜赞奇所说的,是以宗教信奉为中心创建的一种自卫构造,但我以为,它与村外红枪会构造并不构成一种层级构造布局。

总之,就后夏寨的墟落性子而言,诚然在一些支属布局、互惠互利性的结社中,或本地稀缺性资源设置方面,大概存在封闭、内聚、精密的倾向,但显然在娱乐性的(庙会、演戏)、单凭一地的力气难以应付的环境下(伏莽、水患),同样大概存在开放、离心、分裂的情况,如为资源的夺取,共同应付共同的劲敌等。正如杜赞奇所指出的,将后夏寨的红枪会视为社区封闭的表现是不对的,假如宣称社区封闭与共同体认同感(communityclosureandcorporateidentity),就会忽视存在于文化网络之中的那些联结村民和墟落与外人之间的变化多端的构造和人际纽带(Duara,1988:213)。固然,杜赞奇本人的题目是太夸大文化网络的作用,即模式化地观察墟落的各种关系。只管自有其长处,如可以或许比力轻易看出村际之间存在的关系,但刻意强化文化网络的作用,也轻易导致他误用满铁质料,如前所述将后夏寨的真武庙与红枪会扳连一起,并将真武庙和三月三庙会(他称为构造)当作是地区红枪会构造的层级性构造的构成部分,这并不符合汗青究竟。

  《文化、权利与国家》

  

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书社,2010.

三、巨细派斗争:宗族/墟落/国家的视角

对于国家经纪,杜赞奇的一些见解同样值得商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后夏寨发生过闻名的"巨细派"斗争。对于"巨细派"的因由和颠末,报导人王泽远(81岁)的叙述最为完备,根据他的影象,大派重要人物是王保恒、王庆昌、马万同、吴玉恒、张鸿儒;小派人多,重要当头的是李新廷、王文庆、吴玉林、李存功(人称"大顾问")。在王保恒当保长时,构造村民补缀沟河,但修河不免要占用一些农户的地皮,只好给予被占地的农户肯定的补贴,并要给参加修河的村民管午饭。保长想敛款,但村民没钱,只好以敛小麦更换,即以小麦换钱。不管是小麦因浇雨烂了,还是敛的款子被贪污了,即岂论导火索是什么,总之,王保恒的渎职或贪污举动惹怒了村民,固然,要是没有李新廷、李存功,大概事变不至于闹得天翻地覆,偏偏王保恒与二李都有抵牾,于是二李一个出财力(卖掉50亩地,充当打官司的经费),一个出智力(人称大顾问,可见固然有些盘算),掀起后夏寨汗青上大张旗鼓的一场巨细派斗争。末了竟将保长告到县里,并有80多人一起前去打官司。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原来村民未得保长同意,不许直接到县里陈情的,由此可见斗争的剧烈程度。终极王保恒被告下台,但从以后夏寨的村政也进入不稳固的保长频仍更换时期。

通过对巨细派纷争的观察,我们更能透彻地洞悉墟落政治的运作,洞悉宗族/家属和墟落政治的关系,以及同国家的关系。杜赞奇说,后夏寨的墟落政权体系以3个大宗族为底子,采取代表制,这种体系在1937年之后为保甲制所代替。同时,由于摊款频仍,无人再乐意充任保长,6年之间竟有4人先后被更换(Duara,1988:179)。正如从巨细派这件事所看到的,(1)满铁对吴玉恒的访谈记录,只是反映了部分究竟,如只提到其前任的辞职环境,而没有反映他们怎样与王保恒大派的争斗。因此,他反映的王庆龙辞职个案,不敷以作为墟落政治运作团体性的判定依据。作为小派的一个成员,吴玉恒本人当保长时间也不长,不停到恩城解放,后夏寨的保长仍旧走马灯似的不绝地更换。这刚好可以或许补充杜赞奇的论断,即1937年之后,由于摊款频仍,后夏寨没有人乐意担当保长职位。只不外,他只是反映了根本配景,而不是保长频仍更换的直接缘故起因,其直接缘故起因应该是巨细派斗争的结果,他更没有反映如许的根本社会究竟,即好人不肯意当保长,而想从中渔利的人却趋之若骛。(2)杜赞奇以为,后夏寨的墟落政治是以(三大)宗族为底子的,对于这一点,这里只想再次提示,华北墟落以多姓村为主,后夏寨也不例外,仅仅从巨细派缔盟的职员构成绩可以看出,简单地以生物或血缘究竟来区分政治阵营,恐怕是站不住脚的。这就是说,后夏寨的墟落政治不大概是以宗族为底子的。小派中的重要人物李新廷、李存功分属差别的家属临时不说,就是同一个王氏宗族的王庆昌、王庆龙、王文庆、王廷荣;马氏宗族的马万凤、马瑞图、马常、马万同、马忠新;魏氏家属的魏嘉木、魏吉海等无不各自站队,并没有按血缘或宗族/家属举行政治缔盟,这就明显地出现出情境性的关系特性。别的,非常紧张的一点是,假如没有王保恒本身的老师王庆昌闹起来,即借用报导人的话,要是没有内部咬起来,王保恒未必会下台。(3)后夏寨间隔原县城恩城只有5里路,因此,从空间的象征意义上来说,简直离国家不远。透过巨细派变乱,我们可以望见两次国家的影子,王保恒保长未能利用职权办理本身与李存功家的宅基地之争,用王保恒家属的后人,如王泽远、王志远的话说,李家5个兄弟老虎一样(恶),看来着实不好对付,连实权在握的一保之长也怎样不得,表明当时保长职位尚且低微,而且亲兄弟多,同等对外的力气就是不一样,所谓上阵父子兄弟兵。作为国家署理人中的一员,王保恒只有寻求国家的资助。于是,将官司打到县里,县长骑马亲身入村,根据契书断案,并以刀划界,颇见洒脱风姿。固然,王保恒这次官司赢得非常面子,不但赢得官司,连县长都亲临后夏寨来判案,还不是给他这个署理人面子。然而,第二次官司的主动权已经不在他手里,小派的人马竟然有80多人,一起涌到县里告发他,可见,敛款贪污着实不得民气。这一次王保恒终于输了官司,国家没有进村,是村民们走出墟落将他告倒。不管王保恒的运气怎样,仅根据这两次国家的影子,多少让我们解读到,着实,后夏寨离国家并不远,大概说,国家离后夏寨并不远。换言之,后夏寨并不封闭,后夏寨的墟落政治并不表明村民不上告,王庆龙村长主动辞职是墟落政治布局团体性的表现,相反,旷野工作表明,这是墟落政治斗争剧烈的反映,小派的人已经把持了保长职位,不让大派的人再问鼎。

从巨细派斗争还可以发现,后夏寨的墟落政治活动不是像杜赞奇所说的,不是以宗教会社为中心,而是以宗族构造及其竞争为主线,因此,后夏寨是一个宗族社区(Duara,1988:13-4)。我们已经知道,巨细派斗争的因由,重要是保长的敛款和贪污举动,间接的缘故起因固然有个人恩怨,如李新廷与王保恒的私恨,李存功与王保恒的私怨,看似有宗族/家属竞争互斗的意味,但究竟上,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巨细派的政治缔盟根本不是按照血缘或家属的因素为条件的,而是以个人的政治、经济长处为条件的。至于李新廷、李存功只是巧用机遇,以报私怨,实无为家属长处而争的目标,日后也没有公开出头当保长,像李存功只在幕后教唆,人称大顾问或大元帅。

总而言之,透过巨细派斗争,无疑可以透视后夏寨的墟落性子、墟落政治的运作,以及宗族、墟落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国家经纪:范例分别与社会究竟

履历了巨细派斗争之后,后夏寨的墟落政治进入了一个极不稳固的时期,保长简直像走马灯似地不绝更替,到满铁观察的1942年,即从王保恒下台的1937年起,6年之间先后更换了4人。在观察清末墟落社会的经纪统治时,杜赞奇以为,到19世纪末,清当局通过双重经纪来征收赋税,并实现其重要统治功能。晚清当局也是通过收费经纪来管理墟落社会的。这类“国家经纪(statebrokerage)”不妨称之为赢利型经纪(entrepreneurialbrokerage),以与另一类经纪——掩护型经纪(protectivebrokerage)相区分。在后一种经纪范例中,社区构造团体志愿地足额完成赋税和其他国家需求,以克制与赢利型经纪打交道,这些赢利型经纪通常被村民们看作是打劫者。在财务和行政事件上,晚清当局重要通过这两种经纪体系来控制墟落社会。如许,在分析帝国政权与墟落社会的关系中,经纪模式要比乡绅模式更为确切。在某种程度上说,由于赢利型国家经纪视其职位为谋私利的本领,以是其网络不能被视为文化网络的构成部分,而文化网络是产生合法权势巨子的。另一方面,掩护型经纪构造显然是这一网络的构成部分。但掩护型经纪体系的真正紧张意义在于其潜伏的暗昧职位影响着这一网络。只管这种构造由社区首脑构造并感化社区的代价观念,但它通常易受赢利型经纪的操控。在这个意义上说,掩护型经纪构造是文化网络中最为敏感的要素,主导着象征代价观念的合法利用与赢利型经纪的非法利用之间的边界。如许,作为将文化和行政两翼毗连在一起的分析性毗连点,它们在本研究的修辞布局中也起着紧张作用。在20世纪,其不绝增长的颠覆力气是形成席卷天下的政治危急的重要力气(Duara,1988:42-57)。

对于杜赞奇国家经纪范例的讨论,庄孔韶在闽东黄村的人类学研究中,已经作出过回应。他以为杜赞奇所积极分辨的赢利型经纪与掩护型经纪模子之脚色中介,常常由一人扮演,表现差别场合的多面人征象。保长之社会性演出则是沟通上下意图与长处关系、实行社会均衡术的文化举动;其斡旋上下的掮客方式是最常见的两面人或几面人的变更方式,而在这个职位低微的阶层中并非存在着影响地方传统文化秩序的泾渭分明的社会掮客种别。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两类中介脚色表现无非是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过渡性人物职能的两面或多面反映,由于外在表现显着的两种脚色种别既不大概长期单一地存在,也不为中国人际关系原则与文化哲学所担当(庄孔韶,1996:48-50)。

我在后夏寨的旷野工作简直阐明,按照杜赞奇的国家经纪范例分别,显然难以穷尽墟落政治中的保长脚色范例,特别是像王文庆如许的保长,已经不是一样平常意义上的保长,而是将保长当作致富捷径的本领,并将保长视如儿戏的职位,想当就当几年,不想玩了,就去当保甲自卫团团长,拥有强力的保护人,可以说,王文庆简直拥有多种面貌。至于王金鉴更是将保长职位当作是与人争强好胜的表达方式,就玩了一个多月,大概也可以说,他本人就是别人操控下的一个工具。但这在根本上说,还是反映了墟落政治斗争的剧烈程度,局势的动荡不安,各种力气的纠结缠绕,绝对不是杜赞奇的简单经纪范例分别所能概括的。

通过保长群像:保长、民团与超村接洽的观察,简直有助于我们把握墟落政治的实质。根据旷野工作的访谈素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紧张结论。第一,在吴玉恒担当保长之后的3年左右时间里,又更换过4任保长。这就是说,在王保恒之后,后夏寨的墟落政治不停处在不稳固状态,在小派人物的利用之下,有李存功等人的策划,保长职位根本上把握在王文庆手中。但我们清楚地可以看出,后夏寨墟落政治的紊乱,并不像杜赞奇所说的,是日军侵入后导致摊款频仍造成的结果,这只是一个大配景,即为营私的保长提供了机遇,而不是后夏寨墟落政治飘忽不定的实质。显然,后夏寨墟落政治不稳固,重要是战局不稳的反映,这是没有题目的,但其直接的缘故起因,则是剧烈而复杂的后夏寨墟落政治斗争,特别是村中结成的巨细派从根本上摧毁了原有的政治秩序,按受访者的话说,王文庆开始说了算,实权完全落入像王文庆如许的既有背景,又有枪杆子的人手里。等王文庆死后,大派的马万凤才有机遇来摒挡残局,很快恩城便解放了。

第二,后夏寨出现出来的墟落政治形貌,保长的多种面貌,远比杜赞奇的国家经纪范例分别复杂而多样。几位受访人广泛以为王文庆这个人并不坏,至少原先并不孬,好像简直有着由好变坏的过程。第一次当保长时,王尚未成为一个赢利型保长,只是巧遇中饱私囊的机遇,如押款到县城,可巧攻城,兵荒马乱的,无法办理交款手续,多少让人以为尚有些可以明白之处。但正是这一次机会使他领会到了当保长的长处,不外,他已经不再满意于捞钱,还要捞权,于是构造保甲自卫团,名义上掩护墟落,实质是为本身扩充地皮,捞取财帛,至少在后夏寨成为说了算的人,用他们的话说,在后夏寨不再有咬人的狗!等他第二次当保长时,显然,已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赢利型保长了,当保长的动机和目标都非常明白,就是利用当保长的机遇捞钱。当王文庆越来越有权势的时间,也是与其他人发生抵牾越来越多的时间,不但与王益三、马万祥等有恩怨,而且同本身约请来的副手魏金乡闹翻,末了竟被魏金乡生坑。

小派夺得村政的领导权后,一时颇有天子轮番做的意味,带头当保长的吴玉林还真就当了一年便不干了。不久因家庭事,吊颈自尽。王文庆接着当了两年,捞了一笔,就临时歇手。继承实行雷同抓阄的办法,只要是属于小派的人马,又当牌长的,按照王文庆确定的游戏规则,均可轮番当保长,就由王庆龙先当,固然说王庆龙是王文庆的远宗,好像有效人惟亲的怀疑,但显然并不是以血缘或支属关系决定人选的,王庆龙当不了保长,便本身静静逃跑了。接着当保长的是吴玉恒,固然是小派人物,但并非是王文庆的同族。这清楚地阐明,当保长不是如杜赞奇以为的,是以血缘边界为基准的。

第三,从宗族与墟落政治角度来观察,我们难以得出杜赞奇的那种结论,即后夏寨的墟落政治是支属空间决定的,特别是三大宗族决定的。固然,不管是哪三大宗族,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证过,杜赞奇对于后夏寨的宗族构成缺乏洞察,而仅以姓氏建构宗族,这就是为什么杜赞奇难以将三牌主导宗族与三大姓(宗族)之间同一起来的根本缘故起因。固然,原来实际就不是同一的,天然更无法令他自作掩饰。然而,更重要的题目是,对于后夏寨如许的多姓墟落来说,墟落政治根本不是完全由支属空间决定的。

从保长的任职环境来看,假如单纯从姓氏观察,那么简直难以透彻明白墟落政治的实质。在巨细派纷争之后,早先颇有轮番主政的意思,吴玉林先当保长,只能代表小派的长处,而不大概表现吴姓的长处,吴玉恒也云云。像王文庆既叫本身的远宗王庆龙当保长,又让不是同族的王金鉴做保长,代表的仍旧是小派的长处,更确切地说代表他个人的长处,而不大概是代表中牌王姓的长处。

若将保长与三牌布局连合起来观察,就更能看出宗族/家属与墟落政治的关系,李仆住南北街道东,即处在中牌的位置,假如按照杜赞奇的论点,支属空间决定墟落政治,各牌由强势宗族操控,那么中牌理应是王姓的地皮,原来牌长的位置理当由王姓来当才合乎逻辑,才华进入村公所,才华有机遇进而被推选为庄长(保长)。同样,王保恒住村落的南北街道东(即靠近西牌的位置),按理是魏姓占主导职位的地方,结果却是王姓出来当保长。尚有村东既然是马姓占据主导职位,又是村中的第一大族,那么在20多年里,即从李仆到王金鉴任保长时期(1922-1944年)却怎么不见有马姓的人当保长,反而同在村东的吴姓倒有吴玉林、吴玉恒先后任保长呢?我们清楚地看到,马万凤当上保长,简直是在小派人物如王文庆等人都消散之后。这只能阐明在后夏寨如许的杂姓村,墟落政治并非由血缘关系决定的。而杜赞奇以是以为后夏寨墟落政治是由支属空间决定的,是由于他没有洞察后夏寨的实际支属布局,误将外显的同一姓氏符号当作同一宗族的同一标记,终极导致对墟落政治作堕落误的判定。因此,杜赞奇以为后夏寨的墟落政治是以宗族竞争为主线的这种论断,无疑是站不住脚的。

第四,从墟落与国家的视角来观察,后夏寨并不是一个封闭而内向的墟落,而是与外部天下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临时岂论,如在观察婚姻圈与集市圈所看到的,各种村际之间存在的各种姻亲关系和各种朋侪关系,就是王保恒与李存功的宅基地争讼案,末了都由县长亲身进村断案,厥后的保长推举在名义上也有县当局来人监选,只管那是日伪政权。但这些都阐明墟落(至少是后夏寨)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表明国家并不迢遥,无论在究竟上,还是在象征层面上。如,王金鉴辞职的手续就例示了正式的行政体系与墟落政治布局之间的关系。王文庆死后,当王金鉴没有背景之时,必要办理辞职手续,他起首想到的是去找区里当秘书的王益三,由于王益三与王金鉴同村,但两人从小就反面。结果辞职手续没有办成,反倒受王益三的陷害,进了监狱。这是一个可以或许很好地阐明二王不一家的例证,还可以或许阐明墟落与国家存在的关系,要辞职须向区县提出辞呈,至于王庆龙没有向区县办理辞职手续,或村民没有向县里告发,并非就是墟落内聚、墟落政治团体性的表现。

王文庆的个案更能阐明墟落与外界的各种接洽。王文庆不但在村里冒死捞钱捞权,而且为了扩局面力,起先本来筹划就近投靠南关区的区长杨瞎子,结果不欢而散,于是又想法结识了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个是本地父母官孟县长的父亲,另一个是马颊河以东的地方一霸、王团(大民团、杂团)老王团长,分别认他们两人为干爹。这种假造的支属举动,根本的目标在于寻求保护,即处在职位较低或力气较弱的一方,寻求职位较高或力气较强的另一方的保护。作为互换,后者有任务对前者的人身、财产等提供掩护,而前者对后者则有任务提供掩护费和政治忠诚。固然,这种保护人(patrons)也是中人(middleman)的一种,其脚色在于在地方与更高一级的行政体系的政治经济学互动中充当掮客。除告终成这种假造性的支属举动关系,即保护人外,王文庆还得到邻村前夏寨的第一大田主刘长荣的支持,正是刘长荣保举王文庆当保甲自卫团的团长。在这张社会关系网络中,王文庆显然不是一样平常人物,个人的欲望膨胀之后,就想利用整个后夏寨及其附近墟落,想要撤除对后夏寨有影响的别的三人:李振都、王益三、魏金乡(或马万祥)。末了王文庆被魏金乡生坑后,其干爹老王团长还真的替他报仇,杀了魏金乡。由此可见,后夏寨的墟落政治简直与村外天下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绝对不是一个封闭、内聚的社区。

别的,从保长的职位来看,当时保长的职位还很低微,如王保恒与李存功两家发生宅基地辩论,王保恒也怎样不得李家,只得打官司;王文庆当保长后,为了反攻王泽远家,也是借用国家的力气,叫警员来举行威胁或究竟上作出了威胁。厥后王文庆觉得当没有气力的保长已经不外瘾,就积极钻营权势,当上了保甲自卫团团长,盼望在后夏寨以后没有其他咬人的狗。不外,无论怎样,保长根本上是一种得罪人的职位,但简直存在中饱私囊的机遇。

一言以蔽之,在20世纪40年代的后夏寨,在家属/宗族、墟落、国家之间,在日军、伪军、民团(杂团)、八路军等多元政治力气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墟落政治场景中,由于战时的紊乱局面,加上争斗墟落领导权的巨细派斗争,终于导致后夏寨墟落政治的不稳固,以致不绝更换保长,处在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保长出现出差别的面貌。墟落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剧烈程度,不是杜赞奇的国家经纪(保长)范例分别所能穷尽的。就后夏寨的墟落政治而言,并非如杜赞奇所言,以宗族竞争为主线,而是以场景性的政治缔盟为中心;就墟落与外界的接洽而言,后夏寨并不是一个封闭而内向的墟落,而是与外部天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接洽。

五、结论:情境性关系,一种新的讲授模式

由于墟落政治的敏感性,在民族志如今时的旷野工作过程中,直接而实行性地去观察后夏寨的墟落政治近况,肯定有肯定的难度,而且结果未必好,以是我采取了一种迂回的、间接的、渐进的方法,来洞察墟落政治的实际情况。这就是说,通过历时的(diachronic)观察,获取对实际墟落政治的洞悉。

通过对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巨细派斗争的深入访谈,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教益,深刻领会到在华北墟落如许的复杂社会里,墟落政治和社会生存绝对不像学者们(如杜赞奇)以为的那样,直观而简单。我以巨细派斗争的具体口述史素材,与杜赞奇的权利的文化网络讲授模式举行了学术对话,指出后夏寨并非是一个封闭而内聚的墟落,而是布满了剧烈的、复杂的争斗,同时与外部天下存在各种接洽和关系;后夏寨是一个多姓村,其支属布局表现出同姓差别宗的特点;同样,还以巨细派的个案质料应对了杜赞奇的国家经纪范例分别的讨论,提出杜赞奇的经纪范例分别不敷以穷尽复杂的墟落政治的保长范例,纵然同一个人物任保长,在差别的时期、差别的场合,也有着差别的,乃至多种面貌、多种表现、多种声音。更不消说差别的保长人物了。这就是说,简单地将国家经纪分别成赢利型和掩护型国家经纪,并不能反映复杂的墟落政治的形貌,更难以深刻地显现墟落政治的实质。

通过巨细派斗争的观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后夏寨的墟落政治并非如杜赞奇所说,以宗族竞争为主线,大概说,后夏寨是一个宗族型社区。从政治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固然不能完全否认支属关系在墟落政治中的作用,如巨细派斗争中的马万祥以为马姓人多,才敢于公开挑衅;但也不能就此以为,后夏寨的墟落政治是以支属空间决定的。由于并没有迹象表明,这些具体的斗争是按照血缘边界或宗族/家属分别的。我以为后夏寨的墟落政治是以个人的、情境的、政治的、经济的因素缔盟的。显然,这些要素偶然是逾越血缘的,偶然是逾越地缘的,乃至偶然美满是情境性的。如王文庆认孟县长的父亲为干爹,又认新桥的民团老王团长为干老,固然,这种认干爹的举动,多少还是一种象征性的支属举动,不外这种假造的支属举动,着实质是要构成保护关系,仍旧是一种情境性的关系资源利用。

应该说,情境性社会关系讲授比权利的文化网络讲授模式更能阐明华北墟落的政治实质。由汗青的情境推演到实际的、真实的环境,在共时(synchronic)的场景中,即便不直接指涉具体的事项,我们也能比力清楚地看出一些墟落政治的实际状态,更不消说借用想象的、假造的、暗含的情境了。偶然借用地方词汇简直可以或许比力形象、生动地阐明一些题目的实质,如咬人的狗,内部咬起来等隐喻性的鄙谚。在情境性的反应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中国社会的一个紧张构造原则:情境性社会关系。

这是在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之外的又一个紧张社会构造原则。这种原则,与以往梁漱溟的"伦理本位社会"和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等讲授差别,所出现的构造原则是随情境性的变革而构造起来的,并没有固定的构造模式。因而,与杜赞奇的“文化的权利网络(culturalnexusofpower)”分析性概念也差别。

诚然,像王文庆投靠王团、认孟县长的父亲为干爹固然是一种保护人与被保护人的关系,但我更乐意将它当作是情境性的关系资源利用,换言之,由于原来王文庆先是投靠南关区的区长杨瞎子,闹翻后又投靠王团、孟县长的父亲,以是他一旦有更好的机遇,完全又会投靠更强大的保护人,因此,如许构成的关系网络本身具有不稳固的、情境性的特点。

同样,在后夏寨汗青上的"巨细派"斗争中,两派的成员显然并不是按照血缘的原则站队的,而是显着根据情境性的、个人的、政治的、经济的长处缔盟的。只管先前大概有过如许的时期,保长大概照顾本社区或本宗族/家属的长处,但至少自王文庆开始,用报导人的话说,他已经不按老保长的头脑办了,他开始说了算,因此,无论出来当保长也好,还是要获取自身长处也好,都得根据派系站队,小派不让大派的人担当保长。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势,王文庆又谋取民团团长的职位,表现了更多的情境性关系,如既由他的远宗王庆龙当保长,又由非同族的王金鉴当保长;既向上移动寻求像新桥王团的支持和孟县长的父亲的保护,又横向扩张得到前夏寨第一大财主刘长荣的支持和拥戴。至于王文庆与王益三、马万祥等人之间的明枪暗箭,更已经逾越了血缘的、地缘的边界,由于王益三在墟落之上一级的区里当秘书,天然有权势巨子;而马万祥则与武城县的于老八、恩城的范宝玉都有接洽,又与王文庆的副手魏金乡结成干爹/干儿子的关系,在如许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我们着实难以用一种原则来概括墟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构造关系原则,而只能说,这是一种随情境而不绝变更的情境性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汗青的、实际的、真实的、假造的、想象的、暗含的情境,对于目下的墟落政治作了一系列的判定,从而得出一条紧张的情境性社会构造原则,作为复杂墟落政治的一种讲授模式,借以夸大个案的、动态的、过程的、多视角的旷野观察方法,到达政治人类学与社会史连合运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兰林友,2002,《庙无寻处:华北墟落的人类学研究》,中心民族大学博士论文,未刊稿。

中国农村惯行观察刊行会编,1955,《中国农村惯行观察》第四卷,岩波书店。

天刀手游真武0氪金攻略(天刀手游真武花钱吗)

庄孔韶,1996,《银翅:〈金翅〉的本土研究续篇》,台湾:桂冠图书。

Duara,Prasenjit1983,"PowerinRuralSociety:NorthChinaVillages,1900-1940."Ph.D.Diss.,HarvardUniversity.

——1986,"State2Involution:AStudyofLocalFinancesinNorthChina,1911-1935."ComparativeStudiesinSocietyandHistory,29(1)。

——1988,Culture,Power,andtheState:RuralNorthChina,1900-1942,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

——1995,RescuingHistoryfromtheNation:QuestioningNarrativesofModernChina,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1996,"De2ConstructingtheChineseNation."inJonathanUnger(ed.),ChineseNationalism,Armonk,NewYork:M.E.Sharpe.

——1997a,"HistoricizingNationalIdentity,orWhoImaginesWhatandWhen."inGeoffElegRonaldG.Suny(ed.),BecomingNational-AReader,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7b,"NationalistsamongTransnationals:OverseasChineseandtheIdeaofChina."inAihwaOngDonaldNonnini,(ed.),CrossingtheEdgesofEmpires;Culture,CapitalismandIdentitiesintheAsia2Pacific,London;Routledge.

——1997c,"TransnationalismandthePredicamentofSovereignty:China,1900-1945."AmericanHistoricalReview,October.

——1998a,"WhyisHistoryAnti2theoretical?"ModernChina,April,24(2)。

——1998b,"TheOrderofAuthenticity:Timelessness,GenderandNationalHistoryinModernChina."HistoryandTheory,October,37.

【泉源】社会学研究,2004,01:64-74.

[①]参看本文所附参考文献。

[②]以上书评,参阅Culture,PowerandState一书的封底。

[③]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

  延伸阅读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欣赏全文

  [1]【201735·人类学】王铭铭,刘铁梁:墟落研究二人谈

  [2]【201734·学术资讯】2017调研中国·青年社会首脑旷野营营员招募

  [3]【201733·人类学】陈志明:伊斯兰人类学、中国穆斯林与外洋中国人研究

  [4]【201732·人类学】范可:泉州回民宗族与伊斯兰文化——一个汗青与人类学的案例

  [5]【20173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一季目次

  [6]【201712·人类学】学术资讯:人类学公众号·集结号(2017版)

  [7]【20161217·人类学】人类学乾坤·2016年目次

  [8]【20161214·人类学】范可: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

  [9]【人类学】兰林友:《河中的文昌阁》

  ※温馨提示※

欢迎您访问“人类学乾坤网:www.ca101.cn”,微信公众号:ca101cn,微信公众号投稿信箱:ca101@qq.com。

您可向公众号:ca101cn,分别复兴关键词:费孝通,岑家梧,李亦园,乔健,王明珂,徐杰舜、周大鸣,彭兆荣,徐新建,范可,张小军,王铭铭,景军,陈志明,滕星,麻国庆,赵旭东,关凯,孙九霞,刘珩,段颖,等,将收到这些学者的相干学术文章。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